制造業是支撐全省工業平穩發展的主要力量,在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基礎作用。為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進一步加快制造業發展步伐,著力推動我省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結合實際,特制定本行動綱要。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p>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總體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我省產業基礎、發展條件和區位優勢,搶抓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制造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互聯網+”行動等一系列政策機遇,堅持以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質增效升級和質量品牌建設為重點,以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抓手,緊扣加快推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產業、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環保、新型煤化工、現代服務業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型煤化工、先進裝備制造和農產品加工等五大傳統產業集群,著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和信息技術等五大新興產業集群,努力構建新的產業發展體系,建設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現代服務型制造業基地,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ǘ┗驹瓌t
超前謀劃,準確定位。圍繞提升“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和打造“五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推進“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找準制約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加強戰略謀劃,建立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成長性產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打造我省制造業升級版,提升產業競爭力。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緊盯國際國內市場對制造業需求,加強戰略研究和規劃引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活力和創造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政策支持,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創新驅動,重點突破。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完善有利于創新的制度體系,整合優質資源,強化協同創新,突破關鍵共性技術,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實施重大工程,力爭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
質量為先,綠色發展。著力提高制造業發展的質量,實施質量品牌戰略,提升制造業企業的經濟效益。推行綠色低碳生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走提質增效和低碳綠色的發展道路。
區域協作,對外開放。立足我省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打通區域間資源、要素流動渠道,積極承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堅持對外開放,推進與中亞西亞等國家產能合作,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提升制造業開放發展水平。
?。ㄈ╊A期目標
力爭到2020年,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取得積極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6%,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和“五大新興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制造業創新體系基本完善,掌握一批戰略性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推進,兩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進一步增強,與中亞西亞等國家的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取得重要成果。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
力爭到2025年,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成效顯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水平和層次大幅提升,服務型制造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構建起以“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和“五大新興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基本建成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周邊地區的現代服務型制造業基地。制造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兩化深度融合邁上新臺階,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部分重點制造業整體實力躋身行業前列,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甘肅制造業2020年和2025年預期指標
類別 | 指標 | 2014年 | 2015年 | 2020年 | 2025年 |
創新 能力 | 規模以上制造業研發經費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 | 0.56 | 0.60 | 1.00 | 1.50 |
規模以上制造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1(件) | 0.18 | 0.20 | 0.40 | 0.80 | |
質量 效益 | 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2 | 80 | 80.3 | 82.5 | 85.0 |
制造業增加值率提高 | - | - | 比2015年提高1個百分點 | 比2015年提高2個百分點 | |
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 | - | - | 6左右(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速) | 5左右(十四五期間年均增速) | |
兩化 融合 | 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3(%) | 26 | 30 | 70 | 82 |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4(%) | 42 | 45 | 65 | 80 | |
關鍵工序數控化率5(%) | 25 | 30 | 50 | 64 | |
綠色 發展 | 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 | - | - | 比2015年下降5% | 比2015年下降10% |
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 | - | - | 比2015年下降5% | 比2015年下降10% | |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 | - | - | 比2015年下降23% | 2015年下降41% | |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50.26 | 70 | 75 | 79 |
1.規模以上制造業每億元主營業務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規模以上制造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規模以上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2.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是反映制造業質量整體水平的經濟技術綜合指標,由質量水平和發展能力兩個方面共計12項具體指標計算得出。
3.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固定寬帶家庭用戶數/家庭戶數。
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應用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規模以上企業總數量。
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的平均值。
二、發展重點和突破方向
圍繞提升“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和打造“五大新興產業集群”,聚焦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和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明確發展重點和突破方向,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和潛力產業快速發展。
?。ㄒ唬┌l展重點
1.石化通用裝備。重點發展石油鉆采、煉油化工、煤化工、海洋石油工程和高端真空裝備,建設西部石化通用裝備產業基地。
石油鉆采裝備。發展高端智能鉆采裝備和機動性、小型化、數字化采油專用裝備,鼓勵抽油機、石油鉆桿裝備做大做強,加快研發針對極地高寒等地域復雜氣候和地形的石油鉆采裝備。
煉油化工裝備。加快發展大型高壓、高溫、低溫和耐腐蝕設備,積極參與千萬噸級煉油和百萬噸級大型乙烯成套設備、天然氣和石油長輸管線智能制造裝備及輸送關鍵設備、大型天然氣液化儲運成套設備等的研發生產。
煤化工裝備。抓住煤炭高效轉化、清潔利用的發展趨勢,依托酒鋼集團煤炭分質利用項目和蘭石集團新疆哈密大型煤化工裝備制造基地項目,研發生產煤化工關鍵設備及其配套設備。
海洋石油工程裝備。加快深海油氣鉆采模塊研制,利用核技術和非放技術發展海洋工程高端智能化儀表監測設備,推進海洋浮力補償系統材料產業化。
高端真空裝備。重點發展高性能真空獲得設備、高端數控真空鍍膜設備、大型智能化真空爐設備,以及生物醫藥、食品衛生、航空航天、核工業材料等真空專用裝備,積極創建國內真空裝備制造基地。
2.新能源裝備。重點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和光熱發電裝備,形成比較完整的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建設河西地區新能源成套裝備產業化基地。
風電裝備。加快發電機組、高速齒輪箱、軸承、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建立智能化風電整機成套設備研發制造體系,推動分布式風電裝備開發應用,進一步完善風機制造產業鏈。
光伏發電裝備。建設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加快形成太陽能電池與組件、光伏支架、控制系統及光伏電站成套設備制造的完整產業鏈。
光熱發電裝備。積極研發平板太陽能集熱器核心技術、大型槽式太陽能集熱系統關鍵技術和裝備產品、真空集熱管和反射鏡等部件,以及大型儲能裝置。發展高性能太陽能選擇性吸收真空鍍膜,建設綠色鍍膜成套設備生產基地。
3.電工電器裝備。重點發展新一代智能化輸配電裝備,推動特高壓輸變電設備、智能型高中低壓開關設備、高效節能變壓器、中型水電成套設備、智能化第四代低壓電器元件、數字電纜光纜,風電、光伏發電、核電專用開關設備、電器元件和自動化控制裝置,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電動汽車和井下、?;飞a貯存等智能配電用電設備,形成電氣系統集成和輸配電工程總承包能力,加快建設天水電工電器裝備制造基地。
4.高檔數控機床。重點發展高檔數控金切機床和高檔數控鍛壓機床,加快形成天水數控機床產業聚集區。
高檔數控金切機床。重點發展大中型智能數控精密機床,智能、精密、強力、高效的軌道交通加工、新能源專用等數控機床。加快研發高速、高效、高精多軸聯動數控機床。鼓勵開發推廣柔性加工單元、柔性制造系統、數字化工廠。
高檔數控鍛壓機床。重點發展大型智能數控鍛壓設備、自動剪切生產線等大型、精密、智能、高速的數控鍛壓機床,開發重型、超重型智能數控鍛壓機床、復合加工機床及自動生產線。
5.節能環保裝備及產品。發展高效鍋爐窯爐、高效換熱節能、高效電機及變電、余熱余壓利用、蓄熱傳熱和新型節能建材、節能鋁材料、高效照明產品等節能設備和產品,大氣污染防治、垃圾無害化處置及資源綜合利用、環境監測儀器及自動監控和煤炭儲運抑塵劑、石油鉆井助劑、緩釋保水劑、絮凝劑、粘合劑、生物質環保涂料、固(脫)硫劑、催化劑等環保裝備和產品,形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創新活力勃發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基地。
6.農機裝備。重點發展高參數、高可靠性大中型農機裝備和小型丘陵山地農機裝備,培育旱作農業農機裝備產業聚集區。
制種及農產品加工機械。加快制種裝備智能化改造,提升種子精選機、包衣機械、烘干設備生產水平。加快發展果蔬脫水機械、畜牧機械、畜產品加工機械、中草藥加工機械等先進農產品加工設備。
大型農業機械。加快研發大中型耕作機械、播種機械、覆膜機械、收獲機械、先進設施農業裝備和大中型農用動力機械、運輸裝備,鼓勵發展種子產業、馬鈴薯產業全程機械化裝備。加快研發具有溫度檢測、自動調速、自動加熱、葉面灌溉施肥、自動故障檢測等功能的智能多功能果園防霜機。
高效節水灌溉裝備。加快研發生產滴灌、管灌、噴灌及生產生活節水產品和設備,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控制產品技術性能,培育節水灌溉器材生產—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節水設施運營維護產業鏈。
7.信息技術產業。重點發展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電子級晶體硅材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積極發展應用電子設備,完善自主知識產權計算機產業鏈,加快建設天水國家級集成電路封裝基地。
集成電路。實施蘭州新區中植北大眾志“中國芯”高新技術產業化、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生產線升級改造、智能移動終端芯片一站式高性能封裝等一批重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專用封測設備模具、物聯網射頻識別模片、物聯網用非接觸式射頻識別卡芯片、高端引線框架、半導體封裝及包裝材料等產品,建成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加快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為研發自主知識產權計算機奠定基礎。
電子元器件。支持半導體電子器件制造及封裝測試產業化、智能傳感器研發及產業化、模擬及數?;旌想娐?、電真空器件產業升級及擴大規模,打造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半導體元器件產業基地。大力發展電子器件(IGBT、快恢復二極管)、半導體功率器件(SBD)、保護器件(穩壓管、TVS管),重點支持寬禁帶半導體器件(SIC器件)、超高頻大功率磁控管級真空開關管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
電子信息材料。重點推動電子級、太陽能級晶體硅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提升藍寶石晶體材料產業化水平,增加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形成有一定規模的電子信息材料基地。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研發重點行業工業控制系統和重點領域應用軟件,大力推廣工業軟件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生產管理、市場流通、售后服務、回收再制造等環節廣泛應用。推進智能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非結構化數據處理軟件等的開發及產業化。針對中亞西亞等國際市場提供雙邊及多邊跨國跨地區電子商務、旅游文化、信息安全、雙語網站、在線翻譯、信息檢索等信息服務,加快建立集于藏語、維語、阿語、俄語等多語種的網絡信息綜合服務平臺。
應用電子設備。重點支持汽車電子、機床電子、金融電子、醫療電子、能源電子、交通電子等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開發智能家庭終端等三維數字產業上下游硬件設備。
8.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重點發展現代中藥、生物制品和高性能醫療器械,加快創建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蘭州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定西國家中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蘭州重離子醫用加速器應用示范區和武威重離子治療生物醫學應用產業園。
現代中藥。加快培育現代中藥大品種,研發作用機理明確、臨床療效確切、使用安全的中藥品種。推動道地藥材精深加工,發展中藥配方顆粒和提取物生產,實施當歸等道地藥材全產業鏈開發。
生物制品。加快人用及畜用疫苗的升級換代,推動新型疫苗(包括治療性疫苗)、診斷用生物試劑研發及產業化,支持常見病、多發病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
高性能醫療器械。加快重離子治癌裝備研制,推動重離子加速器大科學工程產業化應用。推進植介入材料及制品研發和產業化,加快藥械合一產品的推廣應用。
9.新材料。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化工和其它新材料,推進金昌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和白銀軍民結合化工新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培育蘭州國家石化新材料產業化示范基地。
有色金屬新材料。推進精密銅合金、鎳鈷銅金屬鹽類、稀貴金屬催化材料、金屬粉體材料、羰基系列材料、金屬塑料合金、增材制造(3D打?。┓垠w材料、記憶合金等的產業化。
化工新材料。加快發展特種橡膠、工程塑料、高性能氟材料、功能膜材料、水性聚氨酯樹脂及特種涂料等先進高分子材料,推進一批化工核心產業鏈建設,實現基礎原材料與化工新材料一體化發展。加強基礎研究及工程化技術攻關,實現中國化工集團藍星碳纖維公司千噸級裝置穩定運轉,加快開發下游復合材料制品。
其它新材料。加快研發極地高寒鉆采裝備、高性能耐腐蝕海洋工程裝備、加氫反應器、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超大輸量油氣管線、新一代復合建筑等領域用鋼材料,以及新型功能材料和結構材料、高性能碳/石墨材料,發展耐高溫、耐腐蝕工業陶瓷、輕質高強新型墻體材料及綠色裝飾材料。
10.有色金屬深加工。加快推進銅、鋁、稀土、鎳鈷和稀貴金屬產業鏈延伸,著力打造附加值高、競爭力強、集約高效、規模優勢明顯的有色金屬產業集群。
銅產業鏈。發展高精度銅板帶、電解銅箔、新型高性能冷凝管、精密銅管、電工專用銅桿、高溫超導電纜、特種電纜等產品,提升銅材精深加工能力,提高銅材就地轉化率。
新型鋁合金材料產業鏈。開發生產高性能鋁板帶、鋁箔、鋁擠壓材、鋁桿,高性能鑄造鋁合金、變形鋁合金、超高強高韌性鋁合金管材,高鐵配套鋁合金、集裝箱鋁合金等工業型材,汽車鋁合金輪轂、散熱器、保險杠,建筑鋁型材、鋁模板等產品,帶動嘉峪關、白銀、連海地區鋁加工產業基地建設。
稀土功能材料產業鏈。大力推進稀土永磁材料、發光材料、貯氫材料、動力電池、稀土催化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研發及產業化,拓展稀土材料在上下游相關產業的發展空間。
鎳鈷產業鏈。以鎳鈷初級產品為基礎,推動鎳鈷鹽類精細化工、鎳鈷銅合金材料、鈷基合金等的深加工,形成鎳鈷壓延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
稀貴金屬產業鏈。積極開發銀基功能材料和細銀粉、厚膜銀漿系列產品,研發用于石油、化學、醫藥、環保等領域的電鍍用鈀鹽金鹽、醫藥行業催化劑及醫藥中間體等。
?。ǘ┩黄品较?/p>
1.新能源汽車。發展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專用汽車和低速汽車,加快建設吉利汽車蘭州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和蘭州金川科技園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推動中國中車股份公司在蘭州新建新能源公交汽車生產線項目,帶動我省鋁型材和電池等相關產業發展。
2.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城軌車輛組裝制造及各類車輛運維保養,支持開發適應高海拔、凍土、沙漠地區軌道交通裝備,新一代綠色智能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城市輕軌裝備、現代智能化有軌電車等,打造中國中車股份公司西北高端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服務基地、西北區域總部基地和向西開放開發戰略基地。
3.公共安全應急裝備和產品。加快推動礦難逃生倉、無人偵察機、高炮防雹人工影響天氣系統、搶修搶護保障方艙、車輛北斗定位監控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多普勒雷達監測系統和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系統等具有相對技術優勢的應急裝備和產品產業化,發展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監測預警類產品,個體和設施設備等預防防護類產品,現場保障、生命救護和搶險救援等處置救援類應急產品,逐步形成監測預警—預防防護—處置救援的應急裝備和產品制造產業鏈。
4.通用航空產業。支持通用航空整機制造、航空配套、地勤服務裝備和現代航空維修等產業發展,加快培育通用航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推動蘭州神龍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白銀無人機及輕型載人飛機基地建設,支持飛豹公司在我省生產小鷹100飛機,引進發達國家成熟小型航空器生產線,實施武威通用航空整機制造等項目,打造天水飛機維修、改裝和解體循環產業鏈,加大通用機場建設力度,提升中國嘉峪關滑翔基地影響力,帶動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推動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及部件、航空電作動系統、飛機艙門、航空電機和照明系統產業化,支持民用雷達、真空高頻電子管、電子測量儀器、微波波導元器件和其他關鍵元器件升級及批量能力建設。
5.PX(對二甲苯)及相關產業鏈。爭取國家布局建設百萬噸級PX(對二甲苯)項目,形成對二甲苯(PX)—對苯二甲酸(PT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對二甲苯(PX)—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等產業鏈,帶動化纖、包裝、電子電器、醫療衛生產品等行業發展。
6.核產業。在確保符合環保、安全等條件的前提下,積極推動中核甘肅核技術產業園建設,打造國家核燃料循環基地。加快研制核電壓力容器、堆內構件、原材料真空提純設備、核燃料后處理設備、放射性廢物處理和處置技術裝備,提高核電裝備關鍵配件和材料的研發制造能力,打造核循環產業鏈體系。
三、主要任務
?。ㄒ唬┨岣咧圃鞓I創新能力(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配合)
1.突破和引進吸收關鍵核心技術。制定發布制造業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通過省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針對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產業等戰略性領域,積極引進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強的關鍵共性技術。
2.完善制造業創新服務體系。支持企業建設和完善高水平的研發平臺,推進企業成為產業技術進步生力軍。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研究院),推進主體間的資源共享和緊密合作。建設一批促進制造業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面向企業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轉移、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化服務。支持創業苗圃、留學人員創業園、孵化器、加速器等創業載體發展,探索建立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和創業基地。
3.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進機制,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促進成果產業化,與社會資本建立從事技術集成、熟化和工程化的中試基地,促進產業鏈與技術鏈的融通。建設科技信息咨詢服務、技術成果轉化交易和創新創業孵化服務等平臺,引導企業產(股)權、科技成果、實用技術等進行市場化交易。推進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試點,允許科研人員持有股權和期權,釋放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4.提高工業設計創新能力。定期公布《甘肅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重點指南》,明確我省工業設計發展重點領域。推動制造業與工業設計產業融合互動發展,支持工業設計企業為制造企業開展綠色、智能、協同為特征的創新設計。啟動全省工業設計中心建設,認定一批品牌優勢突出、組織體系完善、設計效益顯著的工業設計中心。發展各類創新設計教育,設立省級工業設計獎,激發全社會創新設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專欄1 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 面向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行業,以企業為主導、以人才為支撐、以園區為載體,采取政府支持、股權合作、成果分享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推動行業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及成果產業化。 到2020年,力爭創建10個以上國家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0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省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力爭創建5個省級以上制造業創新中心,形成1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
?。ǘ┩苿有畔⒒c工業化深度融合(省工信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安監局、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1.實施“互聯網+制造”行動計劃。制定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路線圖,明確發展方向、目標和路徑,突出抓好“互聯網+制造”和“互聯網+小微企業”兩個應用,加快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集成應用。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動形成基于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制造和產業組織方式。
2.推進制造過程智能化。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分類實施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試點示范,推動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支持建設智能工廠(車間)。加快機械、電子、汽車、輕工、紡織、食品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p>
專欄2 智能制造工程 鼓勵和引導重點制造企業分類實施流程制造、離散制造、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等試點示范,在基礎條件好、需求迫切的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推廣柔性加工單元、柔性制造系統應用,推動關鍵工序智能化、關鍵崗位機器人替代、生產過程智能優化控制,支持建設智能工廠(車間)。加快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提升制造業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重點建設信息化綜合集成、大型裝備智能化、業務協同創新、兩化融合服務支撐體系,打造國內先進的智能制造基地。 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穩步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基本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
3.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加強西北中小企業云服務平臺等工業云服務和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整合第三方數據中心通信、存儲、軟硬件基礎設施等IT資源,支持數據采集、清洗、認證、計算、挖掘、測試、安全等服務企業發展,加快建設蘭州新區、金昌大數據中心等重大信息化項目,推進工業大數據應用示范。
4.加快重點領域信息化建設。開展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推動物聯網技術在安防、交通和物流領域率先示范應用,逐步向工業制造、節能環保、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等領域拓展,以物聯網技術應用帶動信息產業發展。圍繞實施“6873”交通突破行動,推進“互聯網+交通”,用網絡化、信息化、智能化引領和改造交通運輸產業,帶動一批信息產業項目落地。推進油氣管道、民用爆炸物品、危險化學品、食品、印染、稀土、農藥等重點行業智能檢測監管體系建設,提高智能管控水平。
5.構建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深入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利用光纖和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下一代廣播電視網技術,加快全光纖網絡城市、4G網絡、區域性關鍵節點建設和寬帶網絡升級改造,優化骨干網絡架構,增強網絡容量和傳輸能力,提高寬帶網絡速率及性能,創建“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深化“三網融合”。加大光纖到行政村建設力度,提高農村寬帶網絡接入能力,推進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ㄈ┱{整優化制造業結構(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農牧廳、省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冶金有色協會、省石化協會、省輕工業聯合會配合)
1.推進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圍繞提升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新型煤化工、裝備制造和農產品加工等五大傳統產業集群,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化存量、延伸加工、循環發展為重點,瞄準關鍵環節實施技術改造,全面提升設計、制造、工藝、管理和質量水平,促進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圍繞兩化融合、節能降耗、質量提升、安全生產等傳統領域改造,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提高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效益。穩步化解中低端產能過剩矛盾,加快發展電子級和太陽能級晶體硅、碳及碳纖維復合材料、大數據等先進高載能產業,將我省能源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產業優勢?! ?/p>
專欄3 傳統優勢產業提質增效工程 瞄準區域市場需求,確定傳統產業重點產品結構調整方向,精準發力、集中攻堅,帶動整個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引導省內鋼鐵企業發展鋼結構,積極開拓區域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調整有色工業產品結構,以延伸加工為重點,加快發展電線電纜制造業和鋁型材。優化石化產業布局,培育新型煤化工產業,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打造化工區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快建設集原油加工、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和原油及油品儲備于一體的西部地區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型綠色建材,增強區域市場需求保障能力,提高新型建材在省內市場占有率。依托區域特色產品,加快發展煙草制造業,積極發展酒類飲料,大力發展區域特色農產品深加工。 力爭到2020年,傳統優勢產業實現加工產值6000億元,重化工業加工制造業產值占重化工業比重由21.7%提高到46.3%。力爭到2025年,傳統優勢產業實現加工產值9000億元,重化工業加工制造業產值占重化工業比重超過50%,形成結構優化、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產業發展格局。 |
2.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按照重點突破、發揮優勢、龍頭帶動、聚集發展的要求,圍繞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支持一批技術先進、行業領先、競爭優勢明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骨干企業,打造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市場需求前景廣、帶動系數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鏈,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到2020年,新材料、新能源和先進裝備制造業成為全省支柱產業,生物和信息技術產業成為全省先導產業,節能環保、新型煤化工和現代服務業成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3.優化制造業發展布局。鼓勵各地錯位競爭、特色發展,科學布局區域生產力。支持蘭州新區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推進石油化工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發展基地,成為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支持蘭州、天水、白銀、金昌、張掖、酒泉等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快建設,積極發展氯堿、鹽硝、硫化工等無機化工產業,爭取打造2—3個千億級產業園區,建設白銀、金昌兩大無機化工材料基地;支持天水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先進制造業基地、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基地、隴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積極實施慶陽石化600萬噸改擴建等重點工程,實現裝備制造、新能源、能源化工產業區域有序發展;支持各市州依托優勢資源,積極培育農產品深加工等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集群。
?。ㄋ模┐龠M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省工信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配合)
1.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建立小企業創業基地,建設中小企業國際合作產業園,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輔導服務的工作機制。深入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建立小企業進入規模以上企業育成機制,形成企業梯次發展結構,重點培育主業突出、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具有規模效益、帶動力強的“小巨人”企業。
2.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全面建成以1個省級服務平臺為樞紐,14個市州和7個產業窗口服務平臺為節點,重點縣(區、市產業集聚區)綜合服務平臺為觸角,100個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為支撐的甘肅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絡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投融資、創業、人才培訓、技術創新、管理咨詢、市場開拓、法律等方面的公共服務。
3.堅持走“專精特新”之路。加快培育發展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專注于細分市場、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專業化發展,提高市場專業化水平,開展專業化分工協作;支持精細化發展,開展精細管理,生產精良產品,提供精致服務,走差異化成長道路;支持特色化發展,大力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產品、特色服務等;支持創新化發展,強化技術、工藝、功能、產品和服務等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ㄎ澹┓e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政府國資委、蘭州海關、蘭州鐵路局配合)
1.推動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快制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鼓勵制造企業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網絡精準營銷、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線支持服務、整體解決方案、工程總承包、供應鏈管理和服務外包等商業模式,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引導和支持制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延伸服務鏈條,從主要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并重轉變。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立足品牌和核心技術優勢,外包產品加工環節,專注于產品設計、運營維護、零售分銷、品牌管理等高附加值業務。引導和支持中東部地區制造業優勢企業,依托我省向西開放的區位優勢,布局建設加工貿易、檢測維修、租賃服務等基地。
2.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完善工業園區功能,積極發展研發設計、物流服務、節能環保、檢驗檢測、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品牌建設、創業孵化等生產性服務業,增強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支持隴藥、食品加工等領域生產企業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打通線上交易通道,構建業務協同的全程供應鏈。到2020年,培育50戶生產性服務業示范企業。
3.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建設。加快實施《絲綢之路黃金段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規劃》,支持有條件的市州建設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加快推動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和東川國家物流中心、中川機場國際空港新城、金昌現代鐵路物流中心等建設,打造面向絲綢之路沿線及周邊地區和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基地。到2020年,建成10個生產性服務業功能區?! ?nbsp;
專欄4 絲綢之路黃金段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工程 立足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黃金段區位優勢,以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線,建設“內向中東部、外向中西亞、連接東歐”的黃金段智能物流骨干網通道,高速、先進的現代信息網絡,集中統一的物流信息資源服務體系,以及絲綢之路國際數據中心、絲綢之路電子商務、絲綢之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智能交通運輸及車聯網、絲綢之路智能管道網絡、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信息技術支撐等重點工程。 到2020年,培育8-15家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綜合物流企業集團和物流服務品牌,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服務覆蓋全省80%以上的物流區域、節點城市、交通樞紐和經濟區,物流業增加值年均遞增9%左右。到2025年,區域性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服務覆蓋全省所有物流區域、節點城市、交通樞紐和經濟區,全面建成絲綢之路黃金段智能物流骨干網,成為國內重要的智慧物流樞紐。 |
?。┥钊胪七M軍民融合發展(省工信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配合)
1.創新軍民融合發展機制。研究出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施意見,推進軍民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鼓勵軍工企業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入股方式,參與創辦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軍工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有條件軍工企業開展資本運作。
2.完善軍民融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軍民結合技術轉移轉化平臺,推動先進軍工設備設施對外服務,促進軍民融合技術合作開發與成果共享。推動軍工與民用科研機構開放共享、雙向服務,組織重大科研項目聯合攻關,加強重要技術儲備,實現科技資源共享。強化核技術、特種化工、航天航空、低溫儲運、軍工電子等領域技術創新,推動軍工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
3.加快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推動省政府與國家國防科工局共建蘭州理工大學國防特色學科、專業、實驗室和創新團隊,加快高分辨對地觀測數據應用產業化,建成西北地區高分衛星遙感基礎數據庫。加快蘭州軍民結合產業園等7個軍民結合產業園區建設,支持風電變漿高技術領域用高性能密封復合組件產品、抗輻射耐腐特種涂料生產和軍工特種裝備X射線數字成像檢測裝置等的研發及產業化。
?。ㄆ撸┤嫱菩芯G色制造(省工信委、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商務廳配合)
1.完善工業循環產業鏈。加快培育酒泉、嘉峪關、金昌、白銀、平涼、慶陽等千億級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產業互為上下游、原料互為支撐、良性循環耦合的區域產業布局,形成生產力布局優化、產業結構合理、技術裝備先進、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產業體系。
2.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加快鋼鐵、有色、化工、建材、輕工等傳統制造業清潔生產步伐,大力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推廣應用余熱余壓回收、水循環利用、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廢渣資源化、脫硫脫硝除塵等清潔高效生產工藝,促進生產過程中廢物和能源的循環利用,實現少排放甚至“零排放”。
3.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支持原生、共生稀貴金屬礦物的綜合提取及高效分離提純技術攻關和技術集成,推廣應用難采選礦、低品位礦選礦和富集技術,提升礦渣、冶金渣、煤矸石、選礦廢石等資源回收分選回用和綜合利用水平。鼓勵鋼鐵、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利用余熱、余壓、余能生產電力和熱力,裝備制造行業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電力、食品等高耗水行業實現水資源梯級利用,石化、化工等行業回收余氣、尾氣及殘液中的化工產品。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加快推進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和在役再制造。
?。ò耍┘訌娰|量品牌建設(省質監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省工商局配合)
1.完善質量技術標準體系。建立健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試驗驗證、運行維護和產品標準體系,健全質量認證、產品鑒定、檢驗檢測等認證認可體系。鼓勵和引導企業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主導或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擴大產業技術標準話語權。
2.加快提升工業產品質量。實施重點領域重大裝備技術和產品質量攻關工程,推動重點行業主導產品質量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組織推廣卓越績效、六西格瑪、精益生產、質量診斷、質量持續改進等先進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開展質量安全培訓、診斷和輔導活動,加強中小企業質量管理。
3.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強化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健全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制造業行業準入與市場退出管理。推進制造業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企業信用動態評價、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建立質量“黑名單”制度,加大對質量違法和假冒品牌行為的打擊和懲處力度。建立質量安全預警制度,防范化解產品質量安全風險。
4.加強制造業品牌創建與培育。深入推進質量強省戰略和工業質量品牌創建行動,組織企業爭創制造業品牌培育示范點、甘肅名牌產品、省市縣政府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等,提升甘肅制造的品牌實力與知名度。策劃建設產業集群區域知名品牌示范區,爭創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城市和申報馳名著名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ň牛┩七M制造業對外開放合作(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牽頭,省科技廳、蘭州海關、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配合)
1.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強化政府協調服務,積極搭建合作渠道,引導企業和園區對接中東部產業轉移,實現東中西部產業協同發展。提升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地區產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我省制造業產業體系。繼續辦好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絲綢之路(敦煌)國家文化博覽會等大型重點節會,有針對性地組織我省優勢領域龍頭企業參加國際展會,舉辦甘肅特色產品境外展銷會。
2.推動國際產能合作。立足甘肅優勢產業,結合當地市場需求,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產業合作,通過“綠地投資”、參股、并購、BOT、PPP等多種方式,積極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開展產業合作,建立多元、穩定、可靠的境外資源供應渠道和資源儲備基地。重點面向中亞西亞等國家合作建設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項目,開展冶金、有色金屬冶煉和深加工,帶動成套設備和技術服務出口。積極探索隴藥、農產品加工、輕紡、清真食品等產業領域的國際產能合作渠道。
3.強化引資引技引智。支持屬于國家鼓勵和允許類制造業企業,通過轉讓經營權、出讓股權、兼并重組等方式,吸引外商投資。支持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服務貿易、服務外包等機構,與省內企業開展高端制造技術合作,對接轉化一批具有產業化前景的高新技術成果,推動國外先進技術在我省轉移轉化。促進引資與引智相結合,進一步發揮外資作為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載體的作用,加快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 ?nbsp;
專欄5 制造業國際產能合作工程 支持有實力企業“走出去”,加快優勢先進產能輸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資源整合能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經營企業,建設一批面向中西亞、非洲及歐洲市場的裝備制造、高新機電產品出口基地,在中西亞、非洲、南美洲等國家建立一批海外生產基地,形成政府、企業、民間多層次產能合作推進機制。 到2020年,對外投資額年均增長18%以上,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年均增長15%以上,對外勞務合作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25年,對外投資額、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和對外勞務合作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
四、保障措施
?。ㄒ唬┥罨母飫撔?,優化發展環境。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同步落實事中事后監管措施,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消除民間資本進入市場的各種隱性壁壘。加大制造業整合重組力度,運用市場機制引進各類投資主體沿產業鏈、價值鏈,采取參股或控股等方式投資制造業領域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催生一批適應市場需求、專精特新的中小微企業。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形成公平規范的市場交易平臺,將能源優勢轉化為制造業競爭優勢。強化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懲處壟斷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和侵權行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制造業發展市場信息服務,及時研判國內外制造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收集、整理、分析和發布制造業市場供需信息。(省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商務廳、省政府國資委、省知識產權局配合)
?。ǘ┞鋵嵷敹愓?,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體經濟發展、企業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大財政資金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重點投向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產業鏈延伸、成果轉化等關鍵領域和環節。整合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在吸納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的基礎上,設立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產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制造業升級和兩化融合。落實使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鼓勵政策,爭取我省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納入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支持高端裝備、重大裝備的創新及產業化。落實國家進口貼息政策,鼓勵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將屬于政府采購范圍的制造業新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按照制造業發展需求,用足用好用活國家支持政策。(省財政廳、省工信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甘肅保監局配合)
?。ㄈ┩晟平鹑谡?,拓寬融資渠道。鼓勵金融機構進一步完善適應制造業特點的信貸管理、評審和考核制度,簡化貸款審批手續,縮短貸款審批時限,加大對制造業信貸支持。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開展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業務。鼓勵符合條件的制造業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債券)等債務融資工具實現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借助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或省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定向增發等方式再融資,鼓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好的制造業企業到境內外上市。(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省政府金融辦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信委、省財政廳、省工商局、省知識產權局、甘肅銀監局、甘肅證監局配合)
?。ㄋ模﹥灮瘒Y布局,注重質量效益。緊盯國際國內市場對制造業的需求,支持中央在甘企業圍繞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加快發展;抓好我省與中央在甘企業已簽署合作協議落實,采取參股、控股、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開展產業招商、精準招商、以商招商,爭取更多央企落戶甘肅;充分發揮省屬骨干企業帶頭作用,鼓勵省屬制造企業向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高端布局,增強產業素質和核心競爭力,提高省屬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國有資本布局更趨合理,形成新的產業體系。(省政府國資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委配合)
?。ㄎ澹┘訌娙瞬沤ㄔO,提供智力支撐。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構建支撐制造業發展的人才培養體系,落實各類人才工程,培養造就一批德才兼備、善于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培養引進一批外向型、國際化、復合型的急需緊缺實用人才。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門類齊全、技藝精湛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支持制造業企業依托產業項目,采取聯合攻關、項目顧問、技術咨詢等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鼓勵企業在人才引進培養、股權激勵、成果轉化、創業孵化、產業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人才、智力、項目相結合的柔性引進制度和遠程工作機制。(省工信委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配合)
?。┙∪顧C制,營造良好氛圍。加快完善長效激勵機制,對在推動全省制造業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業績突出、效益顯著、社會貢獻大的企業或企業主要領導,每5年表彰一次,并根據不同類型企業、有關條件和考核結果,可分別實施任期獎勵、專項獎勵、股票期權、科技成果入股、專利技術入股、知識產權入股等,也可給予一次性物質獎勵。具體獎勵條件、標準和程序,由省工信委會同省財政廳、省政府國資委研究提出,報省政府審定。對獲得表彰獎勵的優秀企業家,在推薦黨代會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人選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對制造業企業從省外引進的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在科研平臺共享、職稱晉升、科研補貼、兼職兼薪、配偶安置、子女入學、出國簽證、住房、醫療、社會保險等方面,給予優惠待遇和便利服務。(省工信委、省政府國資委牽頭,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人社廳配合)
?。ㄆ撸┙⒙搫訖C制,全力推進實施。密切與國家有關部委聯系,落實好工信部、省政府《加快推進甘肅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及蘭州新區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鼓勵和引導企業爭取國家各類專項支持。省政府成立《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負責甘肅行動綱要和專項規劃、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要工作的安排,指導地方和部門開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工信委,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在甘肅行動綱要框架下,組織制定若干行動計劃或專項方案,進一步細化分解目標、任務、責任和時限,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會同各成員單位研究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加大對《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任務落實情況的督查和考核;強化對國有產業骨干企業以質量和效益為主的業績考核,充分發揮好督查和考核的導向作用。同時要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和中期評估機制,根據發展情況適時對目標任務進行必要調整。(省工信委、省政府國資委牽頭,《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配合)
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落實制造強國戰略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各市州和各制造業企業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細化政策措施,確保落實到位。省政府有關部門結合工作職能和任務分工,制定推進方案,認真組織實施。省工信委要加強跟蹤分析和指導,重大事項及時向省政府報告。
下一篇:
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
上一篇: